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9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37篇
林业   29篇
农学   15篇
基础科学   27篇
  186篇
综合类   123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82篇
畜牧兽医   83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3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91.
[目的]对农十师北屯灌区农业田间灌溉水利用系数资料进行搜集、整理以及实地调研,了解目前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测量中存在问题及原因,进行数据论证.[方法]采用首尾测算分析方法.[结果]经计算作物净灌水量为18 558.48 m3,作物灌溉用水有效系数为0.522,相对误差值为4.79;,在误差的允许范围内,计算值与实测值保持一致.[结论]农十师北屯灌区农业田间节水技术数据计算与首尾测算分析方法具有一致性,并与北屯灌区的灌溉规模、工程状况、管理水平和灌溉水利用率的基本情况相符,进一步验证了首尾测算分析方法的正确性、可靠性,作为今后灌区测定灌溉水利用系数的综合测定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92.
93.
在滇池柴河流域,蔬菜地施用的氮肥通过径流、淋溶和氨挥发等途径向水体迁移,对周围水体质量有较大影响。通过盆栽试验比较了控释尿素(3个氮水平:0 mg N/kg土、280 mg N/kg土和320 mg N/kg土)与普通尿素(4个氮水平:0 mg N/kg土、280 mg N/kg土、320 mg N/kg土和400 mg N/kg土)施用在柴河流域土壤所表现出的肥料氨挥发和氮淋失特征。结果表明,两种氮肥所有施氮水平处理的氮淋溶量都显著大于氨挥发量。在两种施氮水平下(320 mg N/kg土和280 mg N/kg土),施用普通尿素产生的氨挥发量分别占施氮量的3.64%和3.57%,而施用控释尿素产生的氨挥发量分别占施氮量的3.64%和2.78%;施用普通尿素产生的氮淋失量分别占施氮量的14.38%(其中硝态氮占85.34%)和14.46%(其中硝态氮占95.70%),施用控释尿素产生的氮淋溶量分别占施氮量11.60%(其中硝态氮占91.05%)和8.37%(其中硝态氮占96.84%)。硝态氮淋溶可能是柴河流域蔬菜地肥料氮素向水体迁移的主要途径。随着施氮量的减少,控释尿素的氮淋失量显著下降,而普通尿素的氮淋失量差异不显著。相同施氮水平下,普通尿素氮淋失量显著大于控释尿素。由此可见,控释尿素主要通过减少氮淋溶途径来减少氮损失。减量施氮结合控释尿素的施用对控制该地区氮肥施用对水体污染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4.
喀斯特地区地表关键带结构十分复杂,土层浅薄且持水能力弱,地下裂隙多而渗透速率快,导致地表水分亏缺频繁、生态脆弱、污染物扩散快速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喀斯特地区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对深刻理解其生态水文过程有着极大的诉求。迄今为止,喀斯特生态水文学已经获得了重要进展,极大地提升了人们对植被水分来源与耗散机理、坡面水文快速过程、环境变化的生态水文效应等方面的认识,并构建了多种模型,为喀斯特地区生态治理、环境保护和水资源合理利用等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但受限于喀斯特地表结构的复杂性,目前所获得的结论也存在很多不足和不确定性。本文从喀斯特生态水文过程与机理、喀斯特流域生态水文和喀斯特生态水文模型研究三个方面概述了喀斯特生态水文研究进展,介绍了课题组在相关方面的主要成果,并提出了未来研究中应进一步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95.
亚热带区域农业面源污染流域源头防控机理与技术示范   总被引:9,自引:7,他引:2  
日益剧增的农业面源污染使得亚热带流域环境可持续管理面临巨大挑战。亚热带红壤丘陵地区的丰富降水、复杂多样土地利用方式和高强度氮磷投入,导致了该地区水文过程、氮磷元素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以及氮磷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的复杂性。从"十一五"至今,我们以亚热带丘陵区典型金井小流域为对象,研究建立流域多尺度环境监测系统,准确定量流域氮磷平衡特征,精确解析流域氮磷迁移规律与输出通量;构建以水文和氮磷过程为主要对象的分布式栅格流域生源要素管理模型(CNMM),制定流域氮磷环境安全控制标准,开发流域环境安全评价和污染源头防控决策支持系统;研发针对农田养分流失、分散型农村生活污水和养殖业废水的绿狐尾藻生态湿地消纳技术,探索农业氮磷减控关键途径,构建流域面源污染源头防控技术体系,并进行了大规模的推广应用与示范。这些结果将巩固和加强亚热带区域农业面源污染流域源头防控的应用基础研究,为实现流域环境的生态管理、质量恢复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6.
对无定河流域坡耕地和4、5、10、30、50年植被恢复样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全土样及不同直径水稳性团聚体中的有机质、速效磷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计算了土壤有机碳密度,旨在评价植被恢复对土壤结构、养分及土壤固定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样地全土样有机质和速效磷含量分别介于6.73~31.83 g·kg-1和1.93~14.72 mg·kg-1之间,不同直径团聚体有机质和速效磷含量分别介于7.15~26.03 g·kg-1和3.71~16.64 mg·kg-1之间。相对农地,植被恢复能明显增加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和有机碳密度,杜梨群落增加幅度最高,增加值分别为24.93 g·kg-1和91.98 mg·cm-2;水稳性团聚体以0.05 mm和0.05~0.1 mm为主,含量分别在37.06%~57.22%和21.71%~29.76%之间;不同直径水稳性团聚体中有机质含量表现为2 mm至0.2~0.5 mm之间,直径愈小,有机质含量愈高,0.2~0.5 mm至0.05 mm之间,粒径愈小,有机质含量愈低;除1~2 mm团聚体中的速效磷含量最高外,2 mm至0.05 mm团聚体之间,粒径愈小,速效磷含量愈低。土壤有机碳密度与植被恢复年限呈线性正相关关系。相对于土壤碳固定,土壤抵抗水力侵蚀的能力需更长时间才能显著提高。相对慢速湿润,快速湿润条件下各直径水稳性团聚体有机质含量均较高。研究区大雨或暴雨是造成该区域土壤结构恶化和有机碳损耗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7.
目的 初步探讨复方柴金解郁片的抗抑郁作用。方法 建立两种小鼠抑郁模型,即小鼠强迫游泳实验和悬尾实验复制应激行为绝望抑郁模型,五羟色胺酸和利血平诱导药物所致抑郁模型;检测小鼠强迫游泳实验和悬尾实验不动时间,五羟色胺酸诱导的抑郁小鼠甩头次数,利血平诱导的抑郁小鼠体温、眼睑闭合、运动不能差异程度。结果 小鼠强迫游泳实验和悬尾实验中,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复方柴金解郁片2倍或(1倍)剂量组不动时间明显减少(P<0.05)。在五羟色胺酸诱导的小鼠甩头实验中,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复方柴金解郁片2倍剂量组甩头次数明显增加(P<0.05或P<0.01)。在利血平诱导的小鼠抑郁实验中,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眼睑不能睁开1/2和运动不能动物数明显增加,1 h后及4 h后其余各组小鼠体温均有所下降(P<0.01或P<0.05);与模型组比较,复方柴金解郁片2倍或1倍剂量组小鼠眼睑不能睁开1/2和运动不能动物数明显减少,药后1 h及4 h小鼠体温明显上升(P<0.01或P<0.05)。结论 复方柴金解郁片对各种小鼠抑郁模型都有明显的抗抑郁作用。  相似文献   
98.
陇中半干旱区集雨限灌对马铃薯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大田条件下集雨有限补偿灌溉对旱区马铃薯干物质积累分配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进行有限补充灌溉对旱作马铃薯有显著的增产效果,其经济系数也得到相应提高,与对照(不灌水)相比,补灌处理产量增幅在3.91%~21.21%之间,苗期补灌45 mm与90 mm对马铃薯产量的补偿效应显著;补灌马铃薯干物质积累量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但花后干物质的分配运转,苗期补灌处理比对照移动量大,转换率高,有利于花后薯块营养物质的积累;薯块膨大期补灌45 mm和90 mm,在干物质积累和花后干物质转化方面均低于对照,增产效果也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99.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a topical anaesthetic formulation on pain alleviation, wound healing and systemic levels of local anaesthetic actives in lambs undergoing castration and tail docking. Design Three placebo-controlled and/or randomised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using three groups of Merino lambs (n = 62, 68 and 19) undergoing routine castration and tail docking. Procedure Surgical castration, with either surgical or hot-iron tail docking, was performed with and without the application of topical anaesthetic (Tri-Solfen®) or placebo. The effects of this procedure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of rubber ring castration and tail docking, and of the handled but unmarked controls. Wound pain was assessed using calibrated Von-Frey monofilaments over a 4-h period, pain-related behaviour was assessed over 5 h, wound healing was assessed at 14 and 28 days, and the plasma levels of lignocaine and bupivacaine were determined. Results Rapid and up to 4 h primary hyperalgesia developed following surgical castration and tail docking in the untreated and placebo-treated lambs. It was absent in the castration wounds, and significantly reduced in the tail-docking wounds, of the treated lambs. Hot-iron docking was associated with mild and transient secondary hyperalgesia, which was abolished by the topical anaesthesia.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pain-related behaviours in treated lambs, which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in their behaviour to the sham-operation handled controls. Plasma lignocaine and bupivacaine levels were below the toxic thresholds in all tested lambs. Conclusion Topical anaesthesia alleviates wound pain and significantly reduces pain-related behaviours in lambs undergoing surgical castration plus surgical or hot-iron tail docking, without a negative effect on wound healing or a risk of systemic toxicity.  相似文献   
100.
基于遥感和CASA模型的西江流域NPP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EOS/MODIS遥感资料,采用CASA模型分析西江流域陆地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NPP)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西江流域平均植被NPP为400~500 gC/(m2·a),上游地区偏低,为200~300 gC/(m2·a),中下游地区较高,平均500~600 gC/(m2·a),部分地区可达到800 gC/(m2·a)以上;植被NPP季节变化显著,夏季最高,春、秋季节次之,冬季最低小;西江流域植被NPP的空间差异明显,在5-10月,上游地区植被NPP较低,中下游地区较高;在1-3月,上游地区尤其是南盘江流域的植被NPP较高,中下游地区尤其是中游地区明显较少。西江流域植被NPP的空间特征还表现在汛期空间差异大,枯水期空间差别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